粵北客家「農村未來社區」迎首批住戶
【導語】 廣東鄉村振興再探新路,首個「農村未來社區」在客家腹地粵北韶關始興縣落成。該項目不僅為村民筑起現代化新居,更以「守住鄉愁」為核心,將「客家韻」融入社區規劃,為客鄉發展提供了一個兼顧傳統傳承與現代生活的嶄新範本。
【客家頭條訊】 粵北客家圍樓之鄉韶關市始興縣,於七月十四日迎來歷史性一刻。在頓崗鎮周所村,廣東省首個「農村未來社區」項目舉行了首批搬遷入住儀式,五十六戶客家村民代表從官員手中接過新居鑰匙,臉上洋溢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建成的農房佈局科學,現代化的廚衛設施與敞亮廳堂一應俱全。這不僅是居住環境的改善,更是一種鄉村生活模式的系統性重塑。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逾四億元人民幣,創新採用「農房排屋、多層公寓、養老公寓」相結合的模式,規劃建設五百四十餘套高品質新型住宅。
此番變革的核心,源於「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新思路。通過對土地的重新規劃,預計可將周所村的建設用地縮減逾四百畝,復耕形成的土地指標,為鄉村發展騰挪出巨大空間。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這個「未來社區」的生命力,並不在於「複製城市」,而在於「守住鄉愁」。項目立足於當地山水環繞的自然稟賦,在規劃設計中處處彰顯「嶺南風、客家韻」。社區不僅精心布設了濱水綠道、小公園等現代設施,更以村中一棵五百年樹齡的古榕為核心,串聯起十七棵百年古樹,打造古樹公園群落,實現「林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生態佈局,深度契合了客家人敬畏自然、依山傍水的傳統。
在守住根脈的同時,社區亦積極擘畫未來產業。通過土地集約化,引進了「北牛南育」、水榭溫泉民宿、開心農莊等現代農文旅項目,旨在構建環繞丹霞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周邊的農文旅商產業帶,為客家鄉村的永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始興周所村的實踐,為廣東乃至全國的客家地區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既能改善人居環境,又能保護傳承客家文化,更能帶動產業發展的共贏之路。
【導語】 廣東鄉村振興再探新路,首個「農村未來社區」在客家腹地粵北韶關始興縣落成。該項目不僅為村民筑起現代化新居,更以「守住鄉愁」為核心,將「客家韻」融入社區規劃,為客鄉發展提供了一個兼顧傳統傳承與現代生活的嶄新範本。
【客家頭條訊】 粵北客家圍樓之鄉韶關市始興縣,於七月十四日迎來歷史性一刻。在頓崗鎮周所村,廣東省首個「農村未來社區」項目舉行了首批搬遷入住儀式,五十六戶客家村民代表從官員手中接過新居鑰匙,臉上洋溢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建成的農房佈局科學,現代化的廚衛設施與敞亮廳堂一應俱全。這不僅是居住環境的改善,更是一種鄉村生活模式的系統性重塑。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逾四億元人民幣,創新採用「農房排屋、多層公寓、養老公寓」相結合的模式,規劃建設五百四十餘套高品質新型住宅。
此番變革的核心,源於「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新思路。通過對土地的重新規劃,預計可將周所村的建設用地縮減逾四百畝,復耕形成的土地指標,為鄉村發展騰挪出巨大空間。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這個「未來社區」的生命力,並不在於「複製城市」,而在於「守住鄉愁」。項目立足於當地山水環繞的自然稟賦,在規劃設計中處處彰顯「嶺南風、客家韻」。社區不僅精心布設了濱水綠道、小公園等現代設施,更以村中一棵五百年樹齡的古榕為核心,串聯起十七棵百年古樹,打造古樹公園群落,實現「林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生態佈局,深度契合了客家人敬畏自然、依山傍水的傳統。
在守住根脈的同時,社區亦積極擘畫未來產業。通過土地集約化,引進了「北牛南育」、水榭溫泉民宿、開心農莊等現代農文旅項目,旨在構建環繞丹霞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周邊的農文旅商產業帶,為客家鄉村的永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始興周所村的實踐,為廣東乃至全國的客家地區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既能改善人居環境,又能保護傳承客家文化,更能帶動產業發展的共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