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筆陣

魏開星專欄|稀土之鄉的生態修復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魏開星 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分享:

魏開星專欄|稀土之鄉的生態修復

魏开星.jpeg

在中美關稅戰與貿易戰中,中國甩出稀土「王炸」,迫使美方在部分AI晶片及一些半導體應用軟件對中方的「禁售」有所鬆動。中國的稀土之所以構成對美「作戰」的利器,是幾十年磨一劍的結果。中國的稀土產地為開採及提煉,付出了生態和環境破壞的慘重代價。

好在經濟獲得增長的同時,中國隨即開始重視對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大之後,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各地在貫徹這一思想的過程中,生態的修復和大範圍的環境保護取得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像新疆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色「鎖邊」、內蒙古毛烏素沙漠的綠化改造,堪稱人類史上改天換地的大手筆。

稀土之鄉曾「滿目瘡痍」

中國稀土儲量素有「北包頭,南贛州」的說法。「北包頭」指的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地區,如著名的白雲鄂博稀土礦;「南贛州」指的是南方江西省贛州市附近的贛南地區,比如尋烏縣、定南縣等。其中尋烏縣是中國南方地區離子型輕稀土儲量最大的縣。

筆者近日參加「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的一個採訪團,走訪了贛南安遠、尋烏和定南三縣的一些水源地,了解當地的源頭保護、生態治理的實踐。當中之一就有尋烏縣文峰上甲村。

在中國經濟困難時期,稀土作為國家出口創匯的重要礦物質,上甲村的稀土被大量地開採,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由於當時技術相對落後,因此等於犧牲「綠水青山」來換取「金山銀山」。環境一度遭到嚴重破壞,廢棄礦山呈現滿目瘡痍的景象。

近年來,尋烏縣堅持「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七八年間,政府共投入10多億元人民幣,使昔日的廢棄礦山重現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將生態包袱轉化為生態價值,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帶來可觀的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並成為教科書式的典型案例,為國家所肯定。

一灣清水向港流

如今,整個尋烏縣城區空氣質量長期穩定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上,PM2.5數值優良;東江源區飲用水源水質持續穩定在二類以上。隨着中國政府對稀土開採、銷售及出口的嚴格管理,設在贛州的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將聚焦稀土的科技研發、勘探開發、分離冶煉、精深加工、下游應用、成套裝備、產業孵化、技術諮詢服務、進出口及貿易業務。這樣,全國的稀土開採、提煉及銷售將面臨更科學的審批與管控。尋烏縣地下儘管蘊藏豐富的稀土,目前,卻未獲得可開採的資格。

尋烏縣作為供港水源——東江水重要的源頭之一,對稀土礦區的修復整治、恢復生態,僅僅是其保證供港水質量的一個側面。該縣為保障供港水量充足、質量優良,還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比如,在接近水源鄉鎮的農業、種植業、畜禽養殖、工業等產業發展,都要有所限制;同時,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森林覆蓋率、森林防火及退耕還林、退果(種果樹)還林等層面的工作,以涵養水源、保護水質,確保香港同胞能喝上、用到安全、清潔的東江水。

綠水青山又回來了

尋烏等地的生態保護與修復,雖然很大程度上犧牲了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服務於「一灣清水向港流」的目的,但是為此營造的「青山綠水」也客觀上為當地開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文旅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眼下,境內山川秀美,森林覆蓋率達82.37%,空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帶動旅遊產業蓬勃興起,現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家、3A級旅遊景區1家,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景點1個、3A級鄉村旅遊點5個。 失而復得的「綠水青山」,將再次帶來「金山銀山」!

(作者為香港資深媒體人)

分享:

魏開星專欄|稀土之鄉的生態修復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魏開星 时间:2025年07月27日

魏开星.jpeg

在中美關稅戰與貿易戰中,中國甩出稀土「王炸」,迫使美方在部分AI晶片及一些半導體應用軟件對中方的「禁售」有所鬆動。中國的稀土之所以構成對美「作戰」的利器,是幾十年磨一劍的結果。中國的稀土產地為開採及提煉,付出了生態和環境破壞的慘重代價。

好在經濟獲得增長的同時,中國隨即開始重視對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大之後,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各地在貫徹這一思想的過程中,生態的修復和大範圍的環境保護取得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像新疆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色「鎖邊」、內蒙古毛烏素沙漠的綠化改造,堪稱人類史上改天換地的大手筆。

稀土之鄉曾「滿目瘡痍」

中國稀土儲量素有「北包頭,南贛州」的說法。「北包頭」指的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地區,如著名的白雲鄂博稀土礦;「南贛州」指的是南方江西省贛州市附近的贛南地區,比如尋烏縣、定南縣等。其中尋烏縣是中國南方地區離子型輕稀土儲量最大的縣。

筆者近日參加「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的一個採訪團,走訪了贛南安遠、尋烏和定南三縣的一些水源地,了解當地的源頭保護、生態治理的實踐。當中之一就有尋烏縣文峰上甲村。

在中國經濟困難時期,稀土作為國家出口創匯的重要礦物質,上甲村的稀土被大量地開採,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由於當時技術相對落後,因此等於犧牲「綠水青山」來換取「金山銀山」。環境一度遭到嚴重破壞,廢棄礦山呈現滿目瘡痍的景象。

近年來,尋烏縣堅持「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七八年間,政府共投入10多億元人民幣,使昔日的廢棄礦山重現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將生態包袱轉化為生態價值,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帶來可觀的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並成為教科書式的典型案例,為國家所肯定。

一灣清水向港流

如今,整個尋烏縣城區空氣質量長期穩定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上,PM2.5數值優良;東江源區飲用水源水質持續穩定在二類以上。隨着中國政府對稀土開採、銷售及出口的嚴格管理,設在贛州的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將聚焦稀土的科技研發、勘探開發、分離冶煉、精深加工、下游應用、成套裝備、產業孵化、技術諮詢服務、進出口及貿易業務。這樣,全國的稀土開採、提煉及銷售將面臨更科學的審批與管控。尋烏縣地下儘管蘊藏豐富的稀土,目前,卻未獲得可開採的資格。

尋烏縣作為供港水源——東江水重要的源頭之一,對稀土礦區的修復整治、恢復生態,僅僅是其保證供港水質量的一個側面。該縣為保障供港水量充足、質量優良,還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比如,在接近水源鄉鎮的農業、種植業、畜禽養殖、工業等產業發展,都要有所限制;同時,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森林覆蓋率、森林防火及退耕還林、退果(種果樹)還林等層面的工作,以涵養水源、保護水質,確保香港同胞能喝上、用到安全、清潔的東江水。

綠水青山又回來了

尋烏等地的生態保護與修復,雖然很大程度上犧牲了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服務於「一灣清水向港流」的目的,但是為此營造的「青山綠水」也客觀上為當地開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文旅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眼下,境內山川秀美,森林覆蓋率達82.37%,空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帶動旅遊產業蓬勃興起,現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家、3A級旅遊景區1家,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景點1個、3A級鄉村旅遊點5個。 失而復得的「綠水青山」,將再次帶來「金山銀山」!

(作者為香港資深媒體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