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客家三寶再登央視舞台!非遺山歌、杯花舞「唱」響時代新韻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編輯部 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分享:

客家三寶再登央視舞台!非遺山歌、杯花舞「唱」響時代新韻

111.png

日前,梅州原創音樂組合「客家三寶」驚艷亮相央視《樂在旅途》第三季。節目中,他們用山歌傳情、杯花起舞、講述文化故事,將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娓娓道來,在全國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非遺技藝,登上主流舞台

「客家三寶」由陳善寶(藝名「大寶」)、汪玲(「二寶」)、謝欣(「小寶」)三人組成,是一個融合客家傳統音樂、非遺技藝和現代傳播方式的文化團隊。節目中,他們不僅帶來了經典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刮出名》的精彩演繹,還現場教授嘉賓客家話的韻律節奏和山歌唱法。短短半小時內,十多位藝人便掌握了基本唱腔,整齊劃一的竹板節奏和地道的客家發音,引來觀眾陣陣驚嘆,彰顯出非遺文化的極強感染力與傳播力。

222.jpeg

央視春晚主持人馬凡舒與知名歌手蘇醒、胡夏、白舉綱等人參與了本次文化體驗。嘉賓們在「大寶」陳善寶的帶領下嘗試山歌演唱,學習客語發音技巧。在「小寶」謝欣展示的非遺杯花舞環節中,繽紛的彩帶與精妙的手勢交相輝映,台上台下掌聲不斷。

「新客家人」唱出九腔十八調

作為組合中唯一的「非客家籍」成員,「二寶」汪玲表示,來自湖南的她通過三年系統學習,掌握了被稱為「最難唱的民歌」之一的客家九腔十八調。節目現場,她用一首原生態山歌驚艷全場,音色婉轉悠揚、吐字清晰有力,展現出紮實的功底與對客家文化的熱愛。

「山歌是打開客家文化的鑰匙。」汪玲表示,客家山歌不僅旋律豐富多變,背後還承載着客家人幾百年來遷徙、奮鬥的文化記憶。她的堅持和努力,也讓更多人看到非遺傳承中「新生代」的力量和跨地域文化融合的可能。

三寶齊心,探索非遺新表達

「客家三寶」自2016年成立以來,一直以「讓更多年輕人喜歡客家文化」為目標。陳善寶介紹,他們不僅致力於客家山歌、童謠、杯花舞等非遺項目的傳承,也積極探索「傳統童謠現代化、非遺技藝可視化」的傳播路徑。短視頻教學、街頭快閃、數字音樂翻唱……他們用年輕化的方式激活傳統文化的表達,讓非遺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640.webp

e60da4e15f9bb45048e232b8343d1005.jpeg

目前,「客家三寶」已培養八代傳承人,逐步形成師徒製、工作坊與線上傳播相結合的傳承機製。自今年大年初一陳善寶、羅淑珍攜客家山歌《盼望親人來團圓》登上央視後他們改編推出的新曲《客家山歌刮出名》迅速走紅網絡,並被全球多地的客屬社團翻唱演繹,在海外掀起「客家歌熱」。

文化跨界,未來可期

從客語教唱到非遺演繹,從央視舞台到短視頻平台,「客家三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講好客家故事,唱響中華文化。此次在《樂在旅途》的亮相,不僅是一次非遺技藝的集中展示,更是一種創新傳播模式的探索。他們用三種聲音、三種角色、三份執着,為客家文化註入了新的生命力。

【拓展】「客家三寶」是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下成立的原創青年文化團隊,成立於2016年,成員均為活躍在客家文化傳播一線的青年藝人。他們以「音樂+技藝+語言」為載體,通過「三寶」三種技能組合,創新傳承與傳播客家文化:

a8b15979d28897252c6ae383a18816d9.jpeg

大寶:陳善寶

梅州客家人,客家童謠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精通客家山歌與客語教育。他擅長將傳統民謠融入現代曲風,發起多個以兒童為核心的傳承項目,如「童謠唱客語」計劃。曾參與央視《朗讀者》《經典詠流傳》等節目。

二寶:汪玲

湖南籍「新客家人」,專業音樂人,因熱愛客家文化拜師學藝。三年間深入梅州鄉村學習九腔十八調,現為山歌唱將兼青年導師。她以非客家人身份展現極高語言與音樂天賦,成為「跨族群」文化傳承典範。

小寶:謝欣

來自梅州蕉嶺,非遺「杯花舞」年輕傳承人。自幼隨家族學習傳統技藝,擅長將杯花舞與現代舞台設計結合,展現力與美的統一。她主導多個校園杯花舞推廣項目,並多次代表梅州參加全國非遺展演活動。

三人憑借各自專長,構成客家文化的「三寶」:語、歌、舞。他們不僅在音樂上合作,也致力於打造客家文化IP內容,定期舉辦「客家文化體驗營」「少年山歌課堂」等項目,深受青少年喜愛。

分享:

客家三寶再登央視舞台!非遺山歌、杯花舞「唱」響時代新韻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編輯部 时间:2025年05月07日

111.png

日前,梅州原創音樂組合「客家三寶」驚艷亮相央視《樂在旅途》第三季。節目中,他們用山歌傳情、杯花起舞、講述文化故事,將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娓娓道來,在全國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非遺技藝,登上主流舞台

「客家三寶」由陳善寶(藝名「大寶」)、汪玲(「二寶」)、謝欣(「小寶」)三人組成,是一個融合客家傳統音樂、非遺技藝和現代傳播方式的文化團隊。節目中,他們不僅帶來了經典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刮出名》的精彩演繹,還現場教授嘉賓客家話的韻律節奏和山歌唱法。短短半小時內,十多位藝人便掌握了基本唱腔,整齊劃一的竹板節奏和地道的客家發音,引來觀眾陣陣驚嘆,彰顯出非遺文化的極強感染力與傳播力。

222.jpeg

央視春晚主持人馬凡舒與知名歌手蘇醒、胡夏、白舉綱等人參與了本次文化體驗。嘉賓們在「大寶」陳善寶的帶領下嘗試山歌演唱,學習客語發音技巧。在「小寶」謝欣展示的非遺杯花舞環節中,繽紛的彩帶與精妙的手勢交相輝映,台上台下掌聲不斷。

「新客家人」唱出九腔十八調

作為組合中唯一的「非客家籍」成員,「二寶」汪玲表示,來自湖南的她通過三年系統學習,掌握了被稱為「最難唱的民歌」之一的客家九腔十八調。節目現場,她用一首原生態山歌驚艷全場,音色婉轉悠揚、吐字清晰有力,展現出紮實的功底與對客家文化的熱愛。

「山歌是打開客家文化的鑰匙。」汪玲表示,客家山歌不僅旋律豐富多變,背後還承載着客家人幾百年來遷徙、奮鬥的文化記憶。她的堅持和努力,也讓更多人看到非遺傳承中「新生代」的力量和跨地域文化融合的可能。

三寶齊心,探索非遺新表達

「客家三寶」自2016年成立以來,一直以「讓更多年輕人喜歡客家文化」為目標。陳善寶介紹,他們不僅致力於客家山歌、童謠、杯花舞等非遺項目的傳承,也積極探索「傳統童謠現代化、非遺技藝可視化」的傳播路徑。短視頻教學、街頭快閃、數字音樂翻唱……他們用年輕化的方式激活傳統文化的表達,讓非遺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640.webp

e60da4e15f9bb45048e232b8343d1005.jpeg

目前,「客家三寶」已培養八代傳承人,逐步形成師徒製、工作坊與線上傳播相結合的傳承機製。自今年大年初一陳善寶、羅淑珍攜客家山歌《盼望親人來團圓》登上央視後他們改編推出的新曲《客家山歌刮出名》迅速走紅網絡,並被全球多地的客屬社團翻唱演繹,在海外掀起「客家歌熱」。

文化跨界,未來可期

從客語教唱到非遺演繹,從央視舞台到短視頻平台,「客家三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講好客家故事,唱響中華文化。此次在《樂在旅途》的亮相,不僅是一次非遺技藝的集中展示,更是一種創新傳播模式的探索。他們用三種聲音、三種角色、三份執着,為客家文化註入了新的生命力。

【拓展】「客家三寶」是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下成立的原創青年文化團隊,成立於2016年,成員均為活躍在客家文化傳播一線的青年藝人。他們以「音樂+技藝+語言」為載體,通過「三寶」三種技能組合,創新傳承與傳播客家文化:

a8b15979d28897252c6ae383a18816d9.jpeg

大寶:陳善寶

梅州客家人,客家童謠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精通客家山歌與客語教育。他擅長將傳統民謠融入現代曲風,發起多個以兒童為核心的傳承項目,如「童謠唱客語」計劃。曾參與央視《朗讀者》《經典詠流傳》等節目。

二寶:汪玲

湖南籍「新客家人」,專業音樂人,因熱愛客家文化拜師學藝。三年間深入梅州鄉村學習九腔十八調,現為山歌唱將兼青年導師。她以非客家人身份展現極高語言與音樂天賦,成為「跨族群」文化傳承典範。

小寶:謝欣

來自梅州蕉嶺,非遺「杯花舞」年輕傳承人。自幼隨家族學習傳統技藝,擅長將杯花舞與現代舞台設計結合,展現力與美的統一。她主導多個校園杯花舞推廣項目,並多次代表梅州參加全國非遺展演活動。

三人憑借各自專長,構成客家文化的「三寶」:語、歌、舞。他們不僅在音樂上合作,也致力於打造客家文化IP內容,定期舉辦「客家文化體驗營」「少年山歌課堂」等項目,深受青少年喜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