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5·19中國旅遊日」系列活動啟幕 文旅體融合展新貌
5月17日上午,隨着鳴笛響起,2025年惠陽區「5·19」中國旅遊日系列活動——「全運十二時辰in惠陽」騎遊活動與「美好生活 活力惠陽」美麗鄉村徒步活動啟動。數百名運動愛好者化身「鄉村探索者」,沿着精心規劃的美麗鄉村走廊,用車輪與腳步丈量惠陽的山水肌理與文化脈絡。
據了解,惠陽還將舉辦「惠陽好物」文創設計大賽、「首屆非遺客家粽技能品鑒會」等特色活動,以多元體驗串聯紅色文化、非遺傳承與生態資源,開啟文旅體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騎行、徒步愛好者用車輪和腳步丈量惠陽的山水肌理與文化脈絡
建設大灣區「都市圈的田園」休閑目的地
近年來,惠陽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通過「美麗鄉村走廊」建設串聯紅色文化、客家風情與生態資源,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大灣區「都市圈的田園」休閑目的地。
葉挺將軍紀念園
秋長谷裏
燕子山溫泉度假村
其中,「將軍故裏·紅色客鄉」美麗鄉村走廊以葉挺將軍紀念園為核心,以秋長谷裏、燕子山溫泉度假村等文旅項目為帶動,串聯周田村、官山村、茶園村、象嶺村等典型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集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華僑文化和綠色生態文化於一體,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感受紅色文化與田園風光的交融。
「鳳棲良田·山水美景」美麗鄉村走廊分為永湖段和良井段。永湖段從吊瀝村出發,一路蜿蜒至元嶺村,沿着最美旅遊公路為主線,串聯起吊瀝村、鳳咀村、大坑村、彩二村、彩一村、元嶺村,擁有上排城堡、開元堂2座區級文保單位,省級非遺皆歌和區級非遺麒麟舞2項非遺項目,串聯1個3A級旅遊景區亞維濃生態園以及大坑水庫等生態資源,文化與生態交織,共同打造一幅美麗的畫卷。良井段起點位於矮光村,終點在山井村,串聯5個行政村,擁有懷安原鄉生態旅遊景區、壽昌湖旅遊景區2個3A級旅遊景區,還有黃洞水庫、千畝農田等豐富的生態資源,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是日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這兩條美麗鄉村走廊不僅是惠陽美麗鄉村風貌的展示窗口,更是惠陽區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
百家旅行社進惠陽共拓客源市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同時也是葉挺獨立團建團100周年。活動現場,葉挺將軍紀念園精心打造的紅色主題音樂作品《烈火永生》以音樂、說唱的形式,生動展現葉挺將軍生平事跡。
活動還為12個第四批、第五批以及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12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頒發牌匾,舉行「百家旅行社進惠陽」簽約儀式,香港廣東旅遊、深圳天馬旅行社等大灣區龍頭企業與惠陽旅遊協會達成合作,共拓客源市場。
去年,廣東財經大學、惠州學院與惠陽區三方共同簽訂《廣東省百校聯百縣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協議書》,惠陽區「雙百行動」專班和駐區服務隊深度挖掘兩所高校在人才、科研、技術、校友等方面的優勢資源,與惠陽的產業特色和發展需求精準對接,激發釋放惠陽的經濟發展活力和潛能。活動中,廣東財經大學、惠州學院與惠陽區揭牌「非遺教育傳承共建單位」,深化校地合作,為非遺保護註入學術與人才力量,共同開啟惠陽文旅體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上午9時30分,數百名騎行愛好者和徒步愛好者從葉挺將軍紀念園先鋒廣場魚貫而出,開啟20公裏的騎行之旅和12公裏的徒步之旅。
「徒步路線設計得很好,美麗的風景和歷史建築讓我們加深了對當地歷史文化的了解。」來自福建的遊客黃賢德點贊道。來自深圳的騎行愛好者陳淘表示:「騎行在惠陽的鄉間小路上,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感受歷史和自然的雙重饋贈,這才是『詩與遠方』的完美結合。」大家沿「將軍故裏·紅色客鄉」美麗鄉村走廊前行,途經葉挺將軍紀念館、會新樓、會龍樓等歷史遺存,青瓦白墻的客家圍屋與村道旁的稻田花海相映成趣,用車輪與腳步丈量惠陽的山水肌理與文化脈絡。
舉辦「惠陽好物」文創設計大賽
惠陽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千年的積累,積澱下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近年來,惠陽持續推動非遺煥新,每年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開展非遺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活態傳承中得到有效保護,在有效保護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惠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和非遺展示館先後開館迎客,為傳承和發揚惠陽非遺提供了舞台。
活動現場,「惠陽都市田園消費市集」熱鬧非凡,數十家非遺單位各展所長,客家鹹雞、黃金酥丸、珍合餅家等非遺美食攤位前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徒步者張曉科說:「原本只是想來徒步,沒想到還能吃到這麽多非遺美食,感覺非常棒!」
集市將非遺文化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平台,也讓遊客在運動休閑之余,近距離感受惠陽非遺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活動還公布了建設中的燕子山周田墟非遺街區。該街區占地1240平方米,集中展示客家九大碗、釀豆腐等非遺美食及民俗活動,打造沈浸式文化體驗空間。
此外,即日起至10月17日,惠陽將面向大眾在線上舉辦「惠陽好物」文創設計大賽,設非遺創作類、農特產品創意類、惠陽特色工業品創新設計類三大類別,以創意推動惠陽非遺文化與產業發展,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助力惠陽非遺高質量發展。
2025年,惠陽客家粽製作技藝首次以集體名義入選惠陽區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臨近端午,惠陽區將在6月舉辦「首屆非遺客家粽技能品鑒會」,邀請惠陽當地客家粽企業代表同台競技,推動客家粽藝經驗活態傳承。
圖源:惠陽日報 惠陽文旅體
5月17日上午,隨着鳴笛響起,2025年惠陽區「5·19」中國旅遊日系列活動——「全運十二時辰in惠陽」騎遊活動與「美好生活 活力惠陽」美麗鄉村徒步活動啟動。數百名運動愛好者化身「鄉村探索者」,沿着精心規劃的美麗鄉村走廊,用車輪與腳步丈量惠陽的山水肌理與文化脈絡。
據了解,惠陽還將舉辦「惠陽好物」文創設計大賽、「首屆非遺客家粽技能品鑒會」等特色活動,以多元體驗串聯紅色文化、非遺傳承與生態資源,開啟文旅體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騎行、徒步愛好者用車輪和腳步丈量惠陽的山水肌理與文化脈絡
建設大灣區「都市圈的田園」休閑目的地
近年來,惠陽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通過「美麗鄉村走廊」建設串聯紅色文化、客家風情與生態資源,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大灣區「都市圈的田園」休閑目的地。
葉挺將軍紀念園
秋長谷裏
燕子山溫泉度假村
其中,「將軍故裏·紅色客鄉」美麗鄉村走廊以葉挺將軍紀念園為核心,以秋長谷裏、燕子山溫泉度假村等文旅項目為帶動,串聯周田村、官山村、茶園村、象嶺村等典型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集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華僑文化和綠色生態文化於一體,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感受紅色文化與田園風光的交融。
「鳳棲良田·山水美景」美麗鄉村走廊分為永湖段和良井段。永湖段從吊瀝村出發,一路蜿蜒至元嶺村,沿着最美旅遊公路為主線,串聯起吊瀝村、鳳咀村、大坑村、彩二村、彩一村、元嶺村,擁有上排城堡、開元堂2座區級文保單位,省級非遺皆歌和區級非遺麒麟舞2項非遺項目,串聯1個3A級旅遊景區亞維濃生態園以及大坑水庫等生態資源,文化與生態交織,共同打造一幅美麗的畫卷。良井段起點位於矮光村,終點在山井村,串聯5個行政村,擁有懷安原鄉生態旅遊景區、壽昌湖旅遊景區2個3A級旅遊景區,還有黃洞水庫、千畝農田等豐富的生態資源,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是日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這兩條美麗鄉村走廊不僅是惠陽美麗鄉村風貌的展示窗口,更是惠陽區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
百家旅行社進惠陽共拓客源市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同時也是葉挺獨立團建團100周年。活動現場,葉挺將軍紀念園精心打造的紅色主題音樂作品《烈火永生》以音樂、說唱的形式,生動展現葉挺將軍生平事跡。
活動還為12個第四批、第五批以及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12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頒發牌匾,舉行「百家旅行社進惠陽」簽約儀式,香港廣東旅遊、深圳天馬旅行社等大灣區龍頭企業與惠陽旅遊協會達成合作,共拓客源市場。
去年,廣東財經大學、惠州學院與惠陽區三方共同簽訂《廣東省百校聯百縣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協議書》,惠陽區「雙百行動」專班和駐區服務隊深度挖掘兩所高校在人才、科研、技術、校友等方面的優勢資源,與惠陽的產業特色和發展需求精準對接,激發釋放惠陽的經濟發展活力和潛能。活動中,廣東財經大學、惠州學院與惠陽區揭牌「非遺教育傳承共建單位」,深化校地合作,為非遺保護註入學術與人才力量,共同開啟惠陽文旅體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上午9時30分,數百名騎行愛好者和徒步愛好者從葉挺將軍紀念園先鋒廣場魚貫而出,開啟20公裏的騎行之旅和12公裏的徒步之旅。
「徒步路線設計得很好,美麗的風景和歷史建築讓我們加深了對當地歷史文化的了解。」來自福建的遊客黃賢德點贊道。來自深圳的騎行愛好者陳淘表示:「騎行在惠陽的鄉間小路上,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感受歷史和自然的雙重饋贈,這才是『詩與遠方』的完美結合。」大家沿「將軍故裏·紅色客鄉」美麗鄉村走廊前行,途經葉挺將軍紀念館、會新樓、會龍樓等歷史遺存,青瓦白墻的客家圍屋與村道旁的稻田花海相映成趣,用車輪與腳步丈量惠陽的山水肌理與文化脈絡。
舉辦「惠陽好物」文創設計大賽
惠陽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千年的積累,積澱下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近年來,惠陽持續推動非遺煥新,每年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開展非遺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活態傳承中得到有效保護,在有效保護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惠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和非遺展示館先後開館迎客,為傳承和發揚惠陽非遺提供了舞台。
活動現場,「惠陽都市田園消費市集」熱鬧非凡,數十家非遺單位各展所長,客家鹹雞、黃金酥丸、珍合餅家等非遺美食攤位前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徒步者張曉科說:「原本只是想來徒步,沒想到還能吃到這麽多非遺美食,感覺非常棒!」
集市將非遺文化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平台,也讓遊客在運動休閑之余,近距離感受惠陽非遺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活動還公布了建設中的燕子山周田墟非遺街區。該街區占地1240平方米,集中展示客家九大碗、釀豆腐等非遺美食及民俗活動,打造沈浸式文化體驗空間。
此外,即日起至10月17日,惠陽將面向大眾在線上舉辦「惠陽好物」文創設計大賽,設非遺創作類、農特產品創意類、惠陽特色工業品創新設計類三大類別,以創意推動惠陽非遺文化與產業發展,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助力惠陽非遺高質量發展。
2025年,惠陽客家粽製作技藝首次以集體名義入選惠陽區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臨近端午,惠陽區將在6月舉辦「首屆非遺客家粽技能品鑒會」,邀請惠陽當地客家粽企業代表同台競技,推動客家粽藝經驗活態傳承。
圖源:惠陽日報 惠陽文旅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