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中國旅遊日龍川文旅「花式」出招,在「秦漢嶺南第一古鎮」看奇「技」

来源:羊城派 作者:編輯部 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分享:

中國旅遊日龍川文旅「花式」出招,在「秦漢嶺南第一古鎮」看奇「技」

5月18日-19日,由河源市龍川縣文廣旅體局主辦的2025年龍川縣中國旅遊日暨龍川非遺雜技展演活動在佗城鎮學宮廣場舉行。活動以「鄉村振興 錦繡山河 古邑龍川 美好旅程」為主題,通過雜技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示、文旅資源推介以及農特色產品展銷等,全方位、多層次展現出龍川跨越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蘊,全力擦亮「龍川雜技」文化名片,為文旅融合發展註入全新活力。

111.webp

在18日上午的儀式現場,龍川縣政府副縣長鄒樹元表示,龍川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之地」,是客家文化綿延千年的精神原鄉,除了有豐富的文旅資源,更有龍川雜技、客家山歌、貓頭獅、馬燈舞等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代相傳。龍川以中國旅遊日為契機,將「古邑文脈」與「時代新聲」交融,誠摯邀請八方賓朋遊佗城、登霍山、品客家菜,感受龍川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韻、鄉情之暖。

222.webp

廣東省雜技家協會專職副主席燕列松在致辭中表示,中國雜技藝術源遠流長,已有3600多年歷史,在新時代的舞台上雜技藝術不斷突破創新,融入科技、舞蹈、戲劇、體育等多元元素,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龍川雜技作為中國雜技「大家庭」中一員,始終秉持「守正創新」的宗旨,既傳承了傳統技藝的精髓,又打造出獨具地方特色的精品節目。希望在中國旅遊日通過雜技展演,向各地遊客傳遞龍川的熱情與活力,講好龍川故事、廣東故事、中國故事,共同推動雜技藝術繁榮發展。

333.webp

儀式結束後,一場精彩絕倫的雜技專場演出正式開幕。深圳寶安區非遺表演團隊、汕頭雜技團、龍川縣雜技木偶山歌藝術團三地雜技演員分別奉上《轉碟》《晃管》《蹬鼓》《鉆桶》《桿上倒立》等經典雜技節目。演員們或單腳旋轉數十只瓷碟,或在晃動的圓管上穩如磐石,驚險動作引得觀眾屏氣凝神,掌聲雷動。

444.JPEG

龍川縣文廣旅體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遊客除了可以觀看到精彩的雜技表演之外,現場還設置了龍川雜技互動教學點,專業雜技演員手把手教學,讓參與者近距離感受雜技藝術的精妙。此外還通過實物道具、文字資料、老照片及多媒體展示,全方位呈現龍川雜技的歷史文化。

555.webp

本次活動深圳對口幫扶龍川工作隊、深圳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組織寶安區多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及相關人員到龍川參演。記者在現場的展位留意到,一處糖畫技藝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看,深圳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駐佗城工作隊隊長劉強擅長傳統糖畫技藝,他將該技藝從深圳帶到了龍川佗城並將其推向新維度。活動現場,他以銅勺為筆、糖漿為墨,通過拼塑、鏤空等工藝,將龍鳳、花鳥等意象化為可觸可感的藝術,得到了不少遊客和當地市民青睞。

666.webp

另外,5月18日下午,主辦方還舉行「鄉村振興 錦繡山河 古邑龍川 美好旅程」龍川雜技座談會,受邀嘉賓及雜技傳承人圍繞龍川雜技傳承創新、文旅融合等內容進行交流,共話雜技新發展。

據了解,龍川雜技縣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民間群眾基礎,其內容豐富多元,表演風格剛柔並濟,追求險中求穩、平中見奇,憑借出神入化的技藝贏得觀眾青睞,被譽為「南國藝壇一奇葩」,龍川也由此獲得「雜技之鄉」的美譽。

2007年,龍川雜技被列入河源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龍川雜技團與龍川山歌劇團合並,組建了龍川縣唯一的國營專業藝術表演團體——龍川縣雜技木偶山歌藝術團;2018年,龍川雜技成功入選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文、圖 | 記者 吳奕鎮 通訊員 譚少燕

分享:

中國旅遊日龍川文旅「花式」出招,在「秦漢嶺南第一古鎮」看奇「技」

来源:羊城派 作者:編輯部 时间:2025年05月20日

5月18日-19日,由河源市龍川縣文廣旅體局主辦的2025年龍川縣中國旅遊日暨龍川非遺雜技展演活動在佗城鎮學宮廣場舉行。活動以「鄉村振興 錦繡山河 古邑龍川 美好旅程」為主題,通過雜技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示、文旅資源推介以及農特色產品展銷等,全方位、多層次展現出龍川跨越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蘊,全力擦亮「龍川雜技」文化名片,為文旅融合發展註入全新活力。

111.webp

在18日上午的儀式現場,龍川縣政府副縣長鄒樹元表示,龍川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之地」,是客家文化綿延千年的精神原鄉,除了有豐富的文旅資源,更有龍川雜技、客家山歌、貓頭獅、馬燈舞等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代相傳。龍川以中國旅遊日為契機,將「古邑文脈」與「時代新聲」交融,誠摯邀請八方賓朋遊佗城、登霍山、品客家菜,感受龍川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韻、鄉情之暖。

222.webp

廣東省雜技家協會專職副主席燕列松在致辭中表示,中國雜技藝術源遠流長,已有3600多年歷史,在新時代的舞台上雜技藝術不斷突破創新,融入科技、舞蹈、戲劇、體育等多元元素,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龍川雜技作為中國雜技「大家庭」中一員,始終秉持「守正創新」的宗旨,既傳承了傳統技藝的精髓,又打造出獨具地方特色的精品節目。希望在中國旅遊日通過雜技展演,向各地遊客傳遞龍川的熱情與活力,講好龍川故事、廣東故事、中國故事,共同推動雜技藝術繁榮發展。

333.webp

儀式結束後,一場精彩絕倫的雜技專場演出正式開幕。深圳寶安區非遺表演團隊、汕頭雜技團、龍川縣雜技木偶山歌藝術團三地雜技演員分別奉上《轉碟》《晃管》《蹬鼓》《鉆桶》《桿上倒立》等經典雜技節目。演員們或單腳旋轉數十只瓷碟,或在晃動的圓管上穩如磐石,驚險動作引得觀眾屏氣凝神,掌聲雷動。

444.JPEG

龍川縣文廣旅體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遊客除了可以觀看到精彩的雜技表演之外,現場還設置了龍川雜技互動教學點,專業雜技演員手把手教學,讓參與者近距離感受雜技藝術的精妙。此外還通過實物道具、文字資料、老照片及多媒體展示,全方位呈現龍川雜技的歷史文化。

555.webp

本次活動深圳對口幫扶龍川工作隊、深圳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組織寶安區多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及相關人員到龍川參演。記者在現場的展位留意到,一處糖畫技藝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看,深圳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駐佗城工作隊隊長劉強擅長傳統糖畫技藝,他將該技藝從深圳帶到了龍川佗城並將其推向新維度。活動現場,他以銅勺為筆、糖漿為墨,通過拼塑、鏤空等工藝,將龍鳳、花鳥等意象化為可觸可感的藝術,得到了不少遊客和當地市民青睞。

666.webp

另外,5月18日下午,主辦方還舉行「鄉村振興 錦繡山河 古邑龍川 美好旅程」龍川雜技座談會,受邀嘉賓及雜技傳承人圍繞龍川雜技傳承創新、文旅融合等內容進行交流,共話雜技新發展。

據了解,龍川雜技縣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民間群眾基礎,其內容豐富多元,表演風格剛柔並濟,追求險中求穩、平中見奇,憑借出神入化的技藝贏得觀眾青睞,被譽為「南國藝壇一奇葩」,龍川也由此獲得「雜技之鄉」的美譽。

2007年,龍川雜技被列入河源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龍川雜技團與龍川山歌劇團合並,組建了龍川縣唯一的國營專業藝術表演團體——龍川縣雜技木偶山歌藝術團;2018年,龍川雜技成功入選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文、圖 | 記者 吳奕鎮 通訊員 譚少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