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星空有約丨起底太陽系第三位「闖入者」的「身世」

来源:新華社 作者:王玨玢 朱筱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分享:

星空有約丨起底太陽系第三位「闖入者」的「身世」

7月初,一個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在穿過木星軌道時被發現,引起全球天文學家和愛好者們的高度關註。這是目前已知造訪太陽系的第三位「星際訪客」,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命名為3I/ATLAS。

00300563572_f76d3f75.jpg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體望遠鏡拍攝到的3I/ATLAS圖像。(趙海斌 供圖)

本次發現的這顆星際天體有什麽特點?為什麽天文學家判定其來自太陽系外?已經發現的三位「星際訪客」各自什麽來頭?天文專家為您揭開秘密。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最新發現並命名的這顆3I/ATLAS,名字中就蘊藏着它的「身份密碼」。其中的字母「I」代表「星際」,說明它是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數字「3」表示它是第三顆被確認的星際天體,而「ATLAS」為發現設備的名稱。

「天文學家之所以將3I/ATLAS歸類為星際天體,是因為它的軌道路徑呈現出偏心率較高的雙曲線形狀,偏心率為6.23。這種雙曲線軌道與普通太陽系內天體的軌道不同,後者的軌道通常是橢圓或近拋物線。換句話說,3I/ATLAS不遵循圍繞太陽的封閉軌道的路徑,它來自太陽系以外,它可能已在星際空間漂流數百萬年,承載着另一個恒星系統的故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趙海斌說。

目前,全球天文學家正在研究這顆新「星際訪客」的大小和物理性質。它的大小尚未完全確定,但從觀測中可以看出,它具有活動性,有冰冷的核和彗發,因此天文學家傾向將其歸類為彗星,而非小行星。「這些星際天體通常來自寒冷的星際空間,主要由易揮發的冰類物質和塵埃構成。當它們靠近太陽時,冰類物質會升華釋放出氣體和塵埃,形成明亮的彗發和彗尾,這是彗星的典型特征。」趙海斌說。

3I/ATLAS被發現時,距離太陽約6.7億公裏,位於木星軌道以內,亮度較暗,約為18等,無法用普通家庭望遠鏡觀測。不過,隨着它加速接近太陽,亮度可能會略有提高。預計北京時間今年10月29日左右,該天體將達到近日點,並進入火星軌道以內。「3I/ATLAS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並將保持至少2.4億公裏的距離。」王科超說。

接下來直到9月,地基望遠鏡都有望觀測到這顆星際天體,之後它與太陽的角距離過近,無法觀測。預計在12月初,這顆彗星將出現在太陽的另一側,屆時可以重新觀測。「科學家預測,它將在未來幾年逐漸遠離太陽系,最終重返星際空間。」王科超說。

趙海斌介紹說,星際天體進入內太陽系是一種罕見現象。雖然宇宙空間中漂浮着大量的類似的小天體,但相較於廣袤無垠的星際空間,太陽系對這類天體的引力影響範圍相對較小。因此,星際天體闖入太陽系不僅概率低,且其進入過程有很大的隨機性,其動力學來源還未明確。

在3I/ATLAS之前,前兩位「星際訪客」是誰?已知太陽系的首個「星際訪客」是發現於2017年10月的雪茄形長條天體「奧陌陌」,最長處約400米。研究人員最初以為「奧陌陌」是一顆小行星,後來分析認為它是一顆彗星。2019年發現的天體2I/Borisov是目前已知光臨太陽系的第二個「星際訪客」,據分析也是一顆彗星。

「相信隨着觀測資料的增加,科學家對星際天體3I/ATLAS的認識將更加全面,對位於太陽系外的彗星起源地也會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王科超說。

策劃:孫聞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製作

分享:

星空有約丨起底太陽系第三位「闖入者」的「身世」

来源:新華社 作者:王玨玢 朱筱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7月初,一個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在穿過木星軌道時被發現,引起全球天文學家和愛好者們的高度關註。這是目前已知造訪太陽系的第三位「星際訪客」,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命名為3I/ATLAS。

00300563572_f76d3f75.jpg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體望遠鏡拍攝到的3I/ATLAS圖像。(趙海斌 供圖)

本次發現的這顆星際天體有什麽特點?為什麽天文學家判定其來自太陽系外?已經發現的三位「星際訪客」各自什麽來頭?天文專家為您揭開秘密。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最新發現並命名的這顆3I/ATLAS,名字中就蘊藏着它的「身份密碼」。其中的字母「I」代表「星際」,說明它是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數字「3」表示它是第三顆被確認的星際天體,而「ATLAS」為發現設備的名稱。

「天文學家之所以將3I/ATLAS歸類為星際天體,是因為它的軌道路徑呈現出偏心率較高的雙曲線形狀,偏心率為6.23。這種雙曲線軌道與普通太陽系內天體的軌道不同,後者的軌道通常是橢圓或近拋物線。換句話說,3I/ATLAS不遵循圍繞太陽的封閉軌道的路徑,它來自太陽系以外,它可能已在星際空間漂流數百萬年,承載着另一個恒星系統的故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趙海斌說。

目前,全球天文學家正在研究這顆新「星際訪客」的大小和物理性質。它的大小尚未完全確定,但從觀測中可以看出,它具有活動性,有冰冷的核和彗發,因此天文學家傾向將其歸類為彗星,而非小行星。「這些星際天體通常來自寒冷的星際空間,主要由易揮發的冰類物質和塵埃構成。當它們靠近太陽時,冰類物質會升華釋放出氣體和塵埃,形成明亮的彗發和彗尾,這是彗星的典型特征。」趙海斌說。

3I/ATLAS被發現時,距離太陽約6.7億公裏,位於木星軌道以內,亮度較暗,約為18等,無法用普通家庭望遠鏡觀測。不過,隨着它加速接近太陽,亮度可能會略有提高。預計北京時間今年10月29日左右,該天體將達到近日點,並進入火星軌道以內。「3I/ATLAS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並將保持至少2.4億公裏的距離。」王科超說。

接下來直到9月,地基望遠鏡都有望觀測到這顆星際天體,之後它與太陽的角距離過近,無法觀測。預計在12月初,這顆彗星將出現在太陽的另一側,屆時可以重新觀測。「科學家預測,它將在未來幾年逐漸遠離太陽系,最終重返星際空間。」王科超說。

趙海斌介紹說,星際天體進入內太陽系是一種罕見現象。雖然宇宙空間中漂浮着大量的類似的小天體,但相較於廣袤無垠的星際空間,太陽系對這類天體的引力影響範圍相對較小。因此,星際天體闖入太陽系不僅概率低,且其進入過程有很大的隨機性,其動力學來源還未明確。

在3I/ATLAS之前,前兩位「星際訪客」是誰?已知太陽系的首個「星際訪客」是發現於2017年10月的雪茄形長條天體「奧陌陌」,最長處約400米。研究人員最初以為「奧陌陌」是一顆小行星,後來分析認為它是一顆彗星。2019年發現的天體2I/Borisov是目前已知光臨太陽系的第二個「星際訪客」,據分析也是一顆彗星。

「相信隨着觀測資料的增加,科學家對星際天體3I/ATLAS的認識將更加全面,對位於太陽系外的彗星起源地也會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王科超說。

策劃:孫聞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製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