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一卷台灣族譜 牽動兩岸客家尋根情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編輯部 时间:2025年07月29日
分享:

一卷台灣族譜 牽動兩岸客家尋根情

【客家頭條訊】 近日,一卷來自台灣的《張氏世代淵源流芳族譜》,跨越海峽,牽動了廣東梅州蕉嶺縣與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的心。為回應台灣南華大學榮譽院長張裕亮教授的尋根訴求,一場圍繞客家宗祠文化與遷台歷史的專題調研,在蕉嶺縣長潭鎮神崗村的張氏宗祠內溫情展開。

641.jpeg

族譜為引 尋根之路

這場調研的緣起,是一條看似清晰卻又藏有謎團的遷徙線索。張裕亮教授提供的台灣族譜中,明確記載其先祖「念二郎(號騰萬)」為「嘉應州鎮平縣神崗開基創立另一世」。循着這條線索,蕉嶺縣委台港澳辦的工作人員此前已在五華縣棉洋鎮,查找到與台灣族譜記載相吻合的世系信息。

然而,當兩地族譜在神崗村張氏宗祠的長桌上並排攤開時,新的疑問浮現了。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的宋德劍教授,以其專業的學術眼光,指出了其中的關鍵差異:兩地族譜關於先祖遷台後的定居住地記載不一,且遷台祖裕業公的墓地為何會在棉洋,也需進一步考證。

641 (1).webp

宗祠為證 共解謎團

一場圍繞着祖先足跡的「學術探案」,在古老的宗祠裡熱烈展開。神崗村張氏宗親會的鄉親們,小心翼翼地捧出本地保存的族譜文獻,那泛黃的紙頁上,記載着數百年來的家族記憶。這些來自民間的「活史料」,為厘清張氏宗族的遷徙脈絡,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參考依據。

蕉嶺縣委台港澳辦的王廣城表示,此次調研正是蕉嶺縣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具體實踐,台港澳辦將持續為台胞的尋根謁祖,提供最溫暖的協助。

血脈為根 兩岸同心

神崗村張氏宗親會會長張思耿強調,宗親會願與學界及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推動客家宗祠文化的研究與兩岸宗親的聯誼。

調研組一致認為,下一步需要通過更深入的田野調查、碑刻考證和族譜比對,來還原遷台祖的完整生平軌跡。

這不僅僅是一次學術調研,更是一場跨越海峽的情感接力。它讓我們看到,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那份深植於血脈與族譜中的宗親情誼,始終是連接兩岸客家人最堅韌的紐帶。

分享:

一卷台灣族譜 牽動兩岸客家尋根情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編輯部 时间:2025年07月29日

【客家頭條訊】 近日,一卷來自台灣的《張氏世代淵源流芳族譜》,跨越海峽,牽動了廣東梅州蕉嶺縣與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的心。為回應台灣南華大學榮譽院長張裕亮教授的尋根訴求,一場圍繞客家宗祠文化與遷台歷史的專題調研,在蕉嶺縣長潭鎮神崗村的張氏宗祠內溫情展開。

641.jpeg

族譜為引 尋根之路

這場調研的緣起,是一條看似清晰卻又藏有謎團的遷徙線索。張裕亮教授提供的台灣族譜中,明確記載其先祖「念二郎(號騰萬)」為「嘉應州鎮平縣神崗開基創立另一世」。循着這條線索,蕉嶺縣委台港澳辦的工作人員此前已在五華縣棉洋鎮,查找到與台灣族譜記載相吻合的世系信息。

然而,當兩地族譜在神崗村張氏宗祠的長桌上並排攤開時,新的疑問浮現了。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的宋德劍教授,以其專業的學術眼光,指出了其中的關鍵差異:兩地族譜關於先祖遷台後的定居住地記載不一,且遷台祖裕業公的墓地為何會在棉洋,也需進一步考證。

641 (1).webp

宗祠為證 共解謎團

一場圍繞着祖先足跡的「學術探案」,在古老的宗祠裡熱烈展開。神崗村張氏宗親會的鄉親們,小心翼翼地捧出本地保存的族譜文獻,那泛黃的紙頁上,記載着數百年來的家族記憶。這些來自民間的「活史料」,為厘清張氏宗族的遷徙脈絡,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參考依據。

蕉嶺縣委台港澳辦的王廣城表示,此次調研正是蕉嶺縣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具體實踐,台港澳辦將持續為台胞的尋根謁祖,提供最溫暖的協助。

血脈為根 兩岸同心

神崗村張氏宗親會會長張思耿強調,宗親會願與學界及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推動客家宗祠文化的研究與兩岸宗親的聯誼。

調研組一致認為,下一步需要通過更深入的田野調查、碑刻考證和族譜比對,來還原遷台祖的完整生平軌跡。

這不僅僅是一次學術調研,更是一場跨越海峽的情感接力。它讓我們看到,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那份深植於血脈與族譜中的宗親情誼,始終是連接兩岸客家人最堅韌的紐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