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文化習俗

娛樂帝國的拓荒者:刁貴麟與他的香港歌劇院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李景欽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分享:

娛樂帝國的拓荒者:刁貴麟與他的香港歌劇院

每當我暮昏收工,在候車旁邊,便是我必經過彌敦道的「新興大廈」。這座巨型商住大廈位於彌敦道603~609號,且與豉油街、砵蘭街相交的三角地段,是個人流暢旺的熱鬧商業區。它樓高28層,除有一層地下室外,尚有大小不一的二百多個房間;地下有12部高速電梯分達各層。雖然它現在仍然是五光十色,龍蛇混集的著名娛樂中心,但與半個世紀前「火樹銀花不夜天」的「香港歌劇院」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4d94514e748bc33cbc9e113350ea233b.jpg
白天遠眺「新興大廈」。「六福珠寶」下面即為地下室,當年的「香港歌劇院」遺址,馬路為彌敦道。玻璃蓬為彌敦道兩邊的行人隧道。

063e0f12f0587d5709dfd5d810c6acd2.jpg
「芬蘭浴」的門口,便是當年劇場的入口,此曠地是鼓油街、砵蘭街彌敦道的三角空地,有行人隧道通過彌敦道兩邊。

而此時, 我也會不期然想起本會「敬老基金」倡辦人刁貴麟會長,創辦「香港歌劇院」的事跡。

上世紀60年代初,香港的經濟仍未起飛,市民的閑暇娛樂都是要麼聚集一起聽收音機(收音機亦非家家有), 要麼到油麻地廟街聽地攤歌手自彈自唱, 或是看埸電影……..

其時的香港被人喻為「文化沙漠」城市。

1969年夏,素有商業奇才的興寧籍的刁貴麟會長,排除它人的勸阻,果斷在這座1966年落成的「新興大廈」地下室建起了港九第一家,名叫「香港歌劇院」的娛樂場所。他僱用30多位員工擔任看埸、侍應、後勤等工作(其中一半員工是五華及興寧鄉親);這個歌劇院約有8000多呎面積; 有座位也有小廂房, 有酒水也有中西餐,有舞台也有舞池; 其設計檔次之時尚,設備規模之宏大,活動形式之新穎,不僅在當時在香港是第一家,而且在東南亞也是首屈一指的。表演節目既有時代流行歌曲也有老歌重唱, 既有西方的「探弋」、「圓舞曲」, 也有逗趣可笑的短喜劇, 既有粵曲粵劇, 也有民族小曲小調…… 

劇院開張之日舉行了非常隆重的開幕式,可謂盛況空前。華人首席代表關祖堯太平紳士以及社會各界的官紳名流、大明星、大歌星紛紛到場聯合剪綵。陣容之鼎盛,可謂群賢盡至,鄉親雲集。

嗣後,「香港歌劇院」聲名大噪,常駐演出的有台灣的鄧麗君、楊燕、歐陽菲菲等人。另有香港當年的三大天皇巨星:靜婷、崔萍、蓓蕾;還有七小福及如今的國際巨星成龍、洪金寶、元彪、元奎等;趣劇組則有魏平澳、余子明、劉朗等。

IMG_9444.JPG
14歲登台唱歌的鄧麗君在劇場留影。

劇場的專職樂隊會依時播放「交誼曲」, 歌星、明星可邀情賓客共舞;賓客也可邀情侶或駐埸小姐隨歌起舞,全埸賓主互動,极盡歡娛。

陣容之鼎盛強大, 節目之多姿多彩,歌聲的悠揚与甜美的,令賓客如癡如醉;飄溢出的优美歌聲, 就連因買不到入埸票的市民,也駐足場外曠地而久久不願離開。

8972eedda378af40135fb52f41a7fde4.jpg
歐陽菲菲贈予刁會長的簽名相片

從此,整個歌劇院場場爆滿,每天由下午6點到淩晨4點, 夜夜笙歌,座無虛席。劇院當年賣出票是10元一票(含菜單),可謂價格不菲。然而,市民想票也買不到,要拜託熟人才能買到,真是「一票難求」啊!


當年的表演者鮑立與洪燕萍


楊燕贈予刁會長的簽名相片

鄉親會員張林波先生回憶說,當年還是14歲的我,經常去劇院看戲(因為我胞兄也是劇院僱員), 未到劇院入口處已是人山人海,我奮力擠進去,裡面更是人多到水泄不通 。看着與我同齡的鄧麗君在這裡唱歌成長, 后成為國際歌星;看着原在廟街的地攤唱歌的奚秀蘭、徐小鳳在這裡棒紅出名,后來成為香港殿堂歌星。

050516a5271753c5acca6789e32534c3.jpg
刁貴麟會長(1930年-2019年)

那時歌劇院人旺生意旺,刁會長也成了港九的大名人。

新興的劇院不但開創了香港的娛樂文化新局面,也令港九的廣大娛樂愛好者感到滿足和享受,並吸引了眾多的海外華僑,就連一些外國人也非常嚮往。一些英國的華僑到了劇院,就一整晚不出門,因爲吃喝娛樂都包括在裏面了。

1970年春,英國4名國會議員到香港時,也慕名的來到了這個東方的歌劇院參觀;並通過了民政專員公署聯絡,刁會長在「金冠酒樓」隆重接待了他們。

期間刁會長誠懇的問道,貴國的國會議員爲什麼對我們的歌劇院如此重視呢?議員回答說,因爲「香港歌劇院」被英國的報章評論說是一所非常現代化的娛樂場所,是英國華人返港時都要必去觀賞的好地方。所以,今天我們也要到你這裏參觀欣賞一下啊!

這個新聞又在香港引起了轟動,刁會長的名字與歌劇院的名聲越來越大,已街知巷聞, 響遍了香港半邊天了。港九及海外報章,紛紛予以好評,甚至有一批人寫文章, 登載在美國的報刊上。

自此,因有了「香港歌劇院」以後,香港的報紙才開啓了「娛樂版」。一批記者整天在歌劇院跑來跑去,將娛樂新聞及歌星的八卦消息,紛載在香港的翌日報紙上, 而且繪聲繪影, 添油加醬, 令報紙的銷量与日俱增;第二天, 這些娛樂新聞及消息, 又轉載在東南亞一帶的報紙上,還有英、美等國家的中文報紙也常轉載這裏娛樂新聞及消息。由於劇院的影響,附近人群川流不息, 帶動週邊各種生意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其他一些娛樂行業, 比如桑那、按摩、美容店紛至沓來。令豉油街、砵蘭街相交的三角地段夜晚,更似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繁華。

香港新聞界盛贊刁會長爲「文化先驅」,「時代歌曲的救星」。

1970年初,香港電視台成立了,那是在刁會長的「香港歌劇院」開業多個月之後的事,嗣接「香港無線電視台」也成立了(他們是同一年成立的, 下稱「無線」),那時候「無線」老闆是余經偉先生(後來才換成邵逸夫先生)。余經偉總經理邀請刁貴麟會長擔任「無線」顧問,並要求他盡量提供節目。盛情難卻,刁會長只有傾力而爲;而那時「無線」沒有人才,沈殿霞是台柱子,鄭少秋剛出身,許多娛樂節目都是刁會長及時提供應急的。

後來二間電視台努力培養自己的人才,而且發展迅速。刁會長的歌劇院生意漸漸開始走下坡路了。

「香港歌劇院」前后做了三年左右,刁會長說, 開始是是大賺,後來是小賺,再後來是平平,最後開始賠了。

1972年冬天,地下室電線漏電,發生火災,一場無情大火,將一座極盡豪華, 名播中外的歌劇院變成了廢墟。

假如將劇院重新裝修,需要花很大一筆的錢,更重要的是,這時的刁會長以敏銳的触覺觀察到。電視將作爲現代科技的嶄新成果,其發展必將是香港普羅大眾的娛樂主流,它對歌劇院的強力衝擊, 更是無可避免的;因此他當機立斷,結束了這座曾經輝煌的「香港歌劇院」。

歲月蒼黃, 光陰流逝 。年輕的一代,大都不知曾經輝煌的「香港歌劇院」了, 而創辦人刁貴麟會長也在2019年春逝世了。但刁會長在推動香港娛樂文化史上, 他無疑是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在服務客家社團上,他恭敬桑梓,熱愛鄉親,勇於擔當的精神,也在眾多的鄉親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偉哉,刁貴麟會長!

2025.3.17日修正於香港


注: 1. 刁貴麟先生曾任「旅港嘉應五屬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

2.作者為旅港嘉應五屬同鄉會秘書

鳴謝: 刁貴麟會長公子刁偉明先生提供相片及部份信息;

張俊明与張林波先生口述資料。

分享:

娛樂帝國的拓荒者:刁貴麟與他的香港歌劇院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李景欽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每當我暮昏收工,在候車旁邊,便是我必經過彌敦道的「新興大廈」。這座巨型商住大廈位於彌敦道603~609號,且與豉油街、砵蘭街相交的三角地段,是個人流暢旺的熱鬧商業區。它樓高28層,除有一層地下室外,尚有大小不一的二百多個房間;地下有12部高速電梯分達各層。雖然它現在仍然是五光十色,龍蛇混集的著名娛樂中心,但與半個世紀前「火樹銀花不夜天」的「香港歌劇院」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4d94514e748bc33cbc9e113350ea233b.jpg
白天遠眺「新興大廈」。「六福珠寶」下面即為地下室,當年的「香港歌劇院」遺址,馬路為彌敦道。玻璃蓬為彌敦道兩邊的行人隧道。

063e0f12f0587d5709dfd5d810c6acd2.jpg
「芬蘭浴」的門口,便是當年劇場的入口,此曠地是鼓油街、砵蘭街彌敦道的三角空地,有行人隧道通過彌敦道兩邊。

而此時, 我也會不期然想起本會「敬老基金」倡辦人刁貴麟會長,創辦「香港歌劇院」的事跡。

上世紀60年代初,香港的經濟仍未起飛,市民的閑暇娛樂都是要麼聚集一起聽收音機(收音機亦非家家有), 要麼到油麻地廟街聽地攤歌手自彈自唱, 或是看埸電影……..

其時的香港被人喻為「文化沙漠」城市。

1969年夏,素有商業奇才的興寧籍的刁貴麟會長,排除它人的勸阻,果斷在這座1966年落成的「新興大廈」地下室建起了港九第一家,名叫「香港歌劇院」的娛樂場所。他僱用30多位員工擔任看埸、侍應、後勤等工作(其中一半員工是五華及興寧鄉親);這個歌劇院約有8000多呎面積; 有座位也有小廂房, 有酒水也有中西餐,有舞台也有舞池; 其設計檔次之時尚,設備規模之宏大,活動形式之新穎,不僅在當時在香港是第一家,而且在東南亞也是首屈一指的。表演節目既有時代流行歌曲也有老歌重唱, 既有西方的「探弋」、「圓舞曲」, 也有逗趣可笑的短喜劇, 既有粵曲粵劇, 也有民族小曲小調…… 

劇院開張之日舉行了非常隆重的開幕式,可謂盛況空前。華人首席代表關祖堯太平紳士以及社會各界的官紳名流、大明星、大歌星紛紛到場聯合剪綵。陣容之鼎盛,可謂群賢盡至,鄉親雲集。

嗣後,「香港歌劇院」聲名大噪,常駐演出的有台灣的鄧麗君、楊燕、歐陽菲菲等人。另有香港當年的三大天皇巨星:靜婷、崔萍、蓓蕾;還有七小福及如今的國際巨星成龍、洪金寶、元彪、元奎等;趣劇組則有魏平澳、余子明、劉朗等。

IMG_9444.JPG
14歲登台唱歌的鄧麗君在劇場留影。

劇場的專職樂隊會依時播放「交誼曲」, 歌星、明星可邀情賓客共舞;賓客也可邀情侶或駐埸小姐隨歌起舞,全埸賓主互動,极盡歡娛。

陣容之鼎盛強大, 節目之多姿多彩,歌聲的悠揚与甜美的,令賓客如癡如醉;飄溢出的优美歌聲, 就連因買不到入埸票的市民,也駐足場外曠地而久久不願離開。

8972eedda378af40135fb52f41a7fde4.jpg
歐陽菲菲贈予刁會長的簽名相片

從此,整個歌劇院場場爆滿,每天由下午6點到淩晨4點, 夜夜笙歌,座無虛席。劇院當年賣出票是10元一票(含菜單),可謂價格不菲。然而,市民想票也買不到,要拜託熟人才能買到,真是「一票難求」啊!


當年的表演者鮑立與洪燕萍


楊燕贈予刁會長的簽名相片

鄉親會員張林波先生回憶說,當年還是14歲的我,經常去劇院看戲(因為我胞兄也是劇院僱員), 未到劇院入口處已是人山人海,我奮力擠進去,裡面更是人多到水泄不通 。看着與我同齡的鄧麗君在這裡唱歌成長, 后成為國際歌星;看着原在廟街的地攤唱歌的奚秀蘭、徐小鳳在這裡棒紅出名,后來成為香港殿堂歌星。

050516a5271753c5acca6789e32534c3.jpg
刁貴麟會長(1930年-2019年)

那時歌劇院人旺生意旺,刁會長也成了港九的大名人。

新興的劇院不但開創了香港的娛樂文化新局面,也令港九的廣大娛樂愛好者感到滿足和享受,並吸引了眾多的海外華僑,就連一些外國人也非常嚮往。一些英國的華僑到了劇院,就一整晚不出門,因爲吃喝娛樂都包括在裏面了。

1970年春,英國4名國會議員到香港時,也慕名的來到了這個東方的歌劇院參觀;並通過了民政專員公署聯絡,刁會長在「金冠酒樓」隆重接待了他們。

期間刁會長誠懇的問道,貴國的國會議員爲什麼對我們的歌劇院如此重視呢?議員回答說,因爲「香港歌劇院」被英國的報章評論說是一所非常現代化的娛樂場所,是英國華人返港時都要必去觀賞的好地方。所以,今天我們也要到你這裏參觀欣賞一下啊!

這個新聞又在香港引起了轟動,刁會長的名字與歌劇院的名聲越來越大,已街知巷聞, 響遍了香港半邊天了。港九及海外報章,紛紛予以好評,甚至有一批人寫文章, 登載在美國的報刊上。

自此,因有了「香港歌劇院」以後,香港的報紙才開啓了「娛樂版」。一批記者整天在歌劇院跑來跑去,將娛樂新聞及歌星的八卦消息,紛載在香港的翌日報紙上, 而且繪聲繪影, 添油加醬, 令報紙的銷量与日俱增;第二天, 這些娛樂新聞及消息, 又轉載在東南亞一帶的報紙上,還有英、美等國家的中文報紙也常轉載這裏娛樂新聞及消息。由於劇院的影響,附近人群川流不息, 帶動週邊各種生意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其他一些娛樂行業, 比如桑那、按摩、美容店紛至沓來。令豉油街、砵蘭街相交的三角地段夜晚,更似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繁華。

香港新聞界盛贊刁會長爲「文化先驅」,「時代歌曲的救星」。

1970年初,香港電視台成立了,那是在刁會長的「香港歌劇院」開業多個月之後的事,嗣接「香港無線電視台」也成立了(他們是同一年成立的, 下稱「無線」),那時候「無線」老闆是余經偉先生(後來才換成邵逸夫先生)。余經偉總經理邀請刁貴麟會長擔任「無線」顧問,並要求他盡量提供節目。盛情難卻,刁會長只有傾力而爲;而那時「無線」沒有人才,沈殿霞是台柱子,鄭少秋剛出身,許多娛樂節目都是刁會長及時提供應急的。

後來二間電視台努力培養自己的人才,而且發展迅速。刁會長的歌劇院生意漸漸開始走下坡路了。

「香港歌劇院」前后做了三年左右,刁會長說, 開始是是大賺,後來是小賺,再後來是平平,最後開始賠了。

1972年冬天,地下室電線漏電,發生火災,一場無情大火,將一座極盡豪華, 名播中外的歌劇院變成了廢墟。

假如將劇院重新裝修,需要花很大一筆的錢,更重要的是,這時的刁會長以敏銳的触覺觀察到。電視將作爲現代科技的嶄新成果,其發展必將是香港普羅大眾的娛樂主流,它對歌劇院的強力衝擊, 更是無可避免的;因此他當機立斷,結束了這座曾經輝煌的「香港歌劇院」。

歲月蒼黃, 光陰流逝 。年輕的一代,大都不知曾經輝煌的「香港歌劇院」了, 而創辦人刁貴麟會長也在2019年春逝世了。但刁會長在推動香港娛樂文化史上, 他無疑是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在服務客家社團上,他恭敬桑梓,熱愛鄉親,勇於擔當的精神,也在眾多的鄉親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偉哉,刁貴麟會長!

2025.3.17日修正於香港


注: 1. 刁貴麟先生曾任「旅港嘉應五屬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

2.作者為旅港嘉應五屬同鄉會秘書

鳴謝: 刁貴麟會長公子刁偉明先生提供相片及部份信息;

張俊明与張林波先生口述資料。

分享: